查看原文
其他

越南真相:偷渡、战争和情人

左页 蓝钻故事 2022-11-22




们制造了一片荒漠,管这叫和平——塔西陀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 越南美甲


1975年,好莱坞性感女星比蒂·海德莉带着裁缝和打字员,前往加州北部一处越南难民营,想着授人以渔,给女性难民传授些生存技术。

但围拢过来的难民好像对裁缝、打字之类的“低端”技术并不感兴趣,反倒一个劲夸她修长、光亮的美甲。原因是,这些人虽然名为难民,但他们原来在越南也都是官太太或企业家。


海德莉颇感诧异,但她的反应也快,心想不如放弃裁缝和打字,改成传授美甲技艺。她当即把私人美甲师叫过来,现场教学,并当场招收了20名徒弟。看这些妇女真心喜欢,她后来在附近找了所美容学校,提供长期培训。几年后,学生毕业了,热情的海德莉又帮着找对口工作。



希区柯克、海德莉与越南美甲师


真的算大善了。但当时没人料到,这个小小善举,会引爆越南美甲业。


最早的难民美甲师,都成了“种子孵化器”,带出一批又一批的越南老乡。此后四十多年,无数飘零海外的越南人进入老乡的美甲店,并彻底颠覆和垄断了此行业。


如今美国51%的美甲师是越南人,在加州,超过80%。1970年代,一套普通的美甲套装需要花费70美元,普通人消费不起,但大量越南美甲师加入,现在一套基本款美甲服务仅需20美元。不止美国,在伦敦、鹿特丹、吉隆坡等许多世界大都市,越南美甲业都呈垄断之势。


前不久,英国“集装箱偷渡案”,39名越南籍偷渡客活活冻死在冷运箱。媒体报道的几个身份公开的死者,都是去伦敦美甲店工作。只要成功偷渡,在伦敦找份美甲师工作并不难,因为越南老乡垄断了这儿的美甲店。


因为在美甲业的贡献,许多越南难民把海德莉视为观世音菩萨,就差给她雕像了。她开玩笑说:“要是能从中分点钱就好了,我就不用操心筹钱养我的老虎和狮子。”(她开了一个动物保护园)但对越南人而言,海德莉的贡献远不是金钱能衡量,而事关一个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血泪。



船民


越南跟中国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,1975年美越战争结束,才获得统一和独立。但刚赢得统一,政府又作死模仿苏联模式,将私产收归国有,将企业主赶走,弄得民不聊生鸡飞狗跳。


1980年的耕种农田比1978年少了10万公顷,生产的粮食比预估少了700万吨,灾荒蔓延全境。为躲避天灾人祸,上世纪70-80年代,总计143万人逃离越南,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越南船民(boat peoples)。


越南船民


海德莉帮助的妇女,可能是最早和美军一起撤退的难民,多为当年协助过美军怕受到清算的官太和企业主。值得一提的是,包括后来出逃的企业主超过七成是华裔。一方面是因为越南华裔做生意办企业的较多,另一方面也因为当时中国跟苏联闹掰了,同时通过兵乓外交跟美国好上了,弄得作为小弟的越南有点迷乱,感受到深深背叛,反华情绪腾升。


那时的中国正从意识形态的泥潭派出来,准备一心一意搞建设。刚刚依靠社会主义大哥资助赢得统一的越南哪里懂这个呀,后来1979年闹得跟中国干架,这下更是恨到牙痒了。因为南海争端、历史纠葛、国民教育等因素,一直到今天,越南的反华情绪都挺严重。


广东人丹尼斯·陈,就是受到迫害的华裔之一。70年代中期,陈先生花了不少钱买通关系,带着越南妻子和母亲,登上一条前往香港的难民船,从此开启了逃难之旅。


但船只还未开拔,陈先生就被眼前的状况震惊到了,他发现不少带着多个孩子的家庭,没有选择一家人共乘一条船,而是将孩子分开放在不同船上。询问后才知道,原来这是为了防止路遇灾难全家覆灭。陈先生还没孩子,一家人共担生死,因此长叹一口气。


难民船,一般狭窄拥挤,蛇头为多赚钱,会不断塞人,本来准载30人,最后可能挤满百人以上。加上行程长达6-7个星期,拥挤的船舱,到处是呕吐物、粪便和垃圾,又因普遍缺水缺粮,许多人喝尿解渴,或忍不住喝海水,或饿死渴死于半道。还有随时出没的泰国海盗,有统计说65%的难民船都被打劫过,最后还有无情的风浪,可能将整只渔船打翻。


整个难民潮,有将近20万人死在路上。所以你可以理解,为什么难民会特意将亲生骨肉分开乘船。


倾覆的难民船


这仅是路上的风险,他们上船之前,其实已经遭过一茬罪。


一般来说,难民需要先花两笔钱才能上船,一笔给当地官员,一笔给蛇头。当时国际难民署实在看不下去,跟越南政府商量,要求主动放行难民。越南政府说可以,但要走的,必须先交一笔出境费,大概1000-1300美元或十两黄金,同时签一份“自动献产”申请书,带不走的房产和地产必须自动上缴。所以说,政府是鼓励华人离开的,因为这样可以拿到很多钱。统计显示,1978年越南政府从华裔难民身上搜刮到650万美元,相当于一年的外贸收入。


那么,是不是到了目的地就万事大吉了呢?当然没那么便宜。


船民大部分愿意去欧美。但那么小的船,不可能直接漂到欧美,所以一般先抵达某个中转站,比如被称为“第一收容港”的香港。早期,大部分抵达这的难民都有机会送去欧美,但因为难民越来越多,后来需要“面试”甄选,1000人大概只能选出50-70人,其余要么被遣返,要么流落至别处。


陈先生算比较早逃至香港的难民,短暂停留,很快来到了美国,并获得合法身份。一家人先在难民区住了段时间,但没去学美甲,拿出多年积蓄,在波士顿一条美食街开了家叫“亚洲风味”的中餐馆。


这店是救命稻草,当然不能开倒了,所以夫妻俩拿命开店,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,累得连话都不想讲。几年后,日子稍微安定,才要了第一个孩子,取名普莉希拉·陈。


夫妻俩没时间带孩子,普莉希拉基本由讲中文的奶奶带大。奶奶大字不识几个,但心地善良、为人慈祥,把小孩带得很好。对孩子,夫妻俩不愿多谈过往苦难,眼光总是往前看,只有一个要求:拼命念书改变命运。


普莉希拉倒也争气,典型的中国学霸,十几岁认定考哈佛,中学时获得科技挑战赛冠军和环境研究奖,被同学票选为“Class Genius ”(年级天才),成绩始终班里第一。2003年小女孩不负众望,成功考取哈佛。


年级天才


在大学,普莉希拉仍属学霸。有一年,学校里有个调皮捣蛋的美国差生,建了个可截取同学信息的网站,被学校严厉处分。这哥们以为自己要被开除,办了跟同学告别的小聚会,小陈也被邀请去了。在等着上洗手间的门口,这位美国差生拿着啤酒,跟她讲了一个关于C++编程代码的冷笑话,然后傻乎乎问:“我三天后就要被赶走了,咱俩赶紧约会吧?”


在哈佛,没有女孩喜欢这位自称“编码猴子”的男生,普莉希拉答应了。后来男孩建了一个网站,叫Facebook,名字登上富豪榜,叫扎克伯格。



百年迷梦


普莉希拉和她的家人,是美国梦最佳例证。


但细究历史,近百年来,美国给越南造成的伤害也最深。10年越战,300万越南人死亡,徒留一片焦土。所以对越南人来说,挥舞着拳头的美帝,是美梦,更是噩梦。


1919年1月-6月,巴黎和会,27个一战“战胜国”代表齐聚凡尔赛宫。美国总统伍德罗·威尔逊,一张马脸,高筒帽,风衣翩翩,是这场聚会的Dance Queen。他揣着号令天下的“十四点和平原则”,意气风发。这个原则提出建立国际联盟,让他赢得当年诺贝尔和平奖,因主张民族自决,让亚非拉殖民小国视他为“救星”,其中就包括法国殖民地越南。


大量小国代表尽管没有参会权,依然来到巴黎一睹“救星”风采,同时纷纷投递请愿书,期望他哪怕稍稍提及本国名字。这群人头攒动的小国代表,有一位越南人,自称阮爱国


阮爱国为见心中偶像,特意租了套晨礼服,打扮得漂漂亮亮。他的手中,则捏着名为“越南人民的要求”的请愿书,这是他和同胞熬通宵憋出来的,每一条都经过反复修改,涵盖了他们对祖国所有最美好的期望:新闻自由、思想自由、结社自由、民族自决权……


只可惜,尽管使出了吃奶的劲,瘦弱的阮爱国始终没能接触到威尔逊本人。在美国代表团住处门口,美国上校豪斯将他拦下,礼貌性接过请愿书,然后说道:“总统先生会很细心审查你们的要求。”这当然是打发人滚蛋的客套话,他对谁都这么说。威尔逊没看请愿书,甚至就不知道它的存在。


事实上,即使看过了又如何呢?迅速崛起的美国,诸多弱小国家的意淫对象罢了,威尔逊口中的“民族自决”,仅仅考虑欧洲国家,至于殖民地独立,按他的说法叫“不能一蹴而就”,需要在“文明”政权监护下实现。


所谓“十四点和平原则”,也就骗骗诺贝尔和平奖评委。同在此会受辱的中国,不就是最好的例证吗?以“战胜国”身份参会,没能从德国手上要回青岛,列强们反而将青岛转手送给日本。越南非“战胜国”,连参会资格都没有,想得到列强同情,那不更痴心妄想吗?


阮爱国毕竟年轻啊,苦苦傻等多时,最终只能把请愿书公开发表于报纸。没哪个列强鸟他,倒引来法国秘密警察部门疯狂追捕。但他和同胞没死心,继续做着让美国人“拉一把”的美梦。


二战期间,西方大国中,法国最悲催,本土被希特勒占领,亚洲的殖民地则被日本霸占。二战结束,日本人被美国赶回老家,曾经的法国殖民地越南,一时不知道何去何从。鼻孔朝天、宇宙第一臭屁男戴高乐,理所当然认为:越南还给法国,老老实实当殖民地。但在中国帮助下,此时的阮爱国和同胞,已建立争取独立的政党,当然一万个不答应。


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,虽然不愿明着得罪英法盟友,但主张废除老式的殖民政策。他说过一个无法反驳的理由:“我们一面跟法西斯奴隶制度作战,一面又不解放饱受殖民统治之苦的全世界人民,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。”


1941年,罗斯福跟丘吉尔共同发布《大西洋宪章》,其中一条说:“所有民族有权选择他们愿意的政府形式。”虽然丘吉尔跟戴高乐一样,老大不乐意,但碍于结盟需要,也只好认了。


阮爱国们再次高潮了,认定罗斯福又是一位美国“救星”。阮爱国同志尤其激动,以为只要继续跪舔,越南就有救了。


1945年,他向认识的美国人传话,希望能见一见心中偶像——美军“飞虎队”创始人克莱尔·陈纳德。多方联系后,在中国昆明,他还真见到了本人。两人相谈甚欢,一通尬吹,阮爱国挤出小粉丝崇拜表情:“将军能送我一张签名照吗?”


同一年,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阿基米德·L·帕蒂来到河内,处理日军遗留的美军俘虏。阮爱国感觉有必要再造一波彩虹屁,于是特意安排了类似阅兵的欢迎仪式,还请乐队演奏了《星条旗永不落》,搞得帕蒂怪不好意思的。尔后,两人共享了鱼汤、炖鸡和猪肉,畅谈到深夜。其中最令人帕蒂念念不忘的是,阮爱国竟然请他给未来的越南独立宣言提建议,并告诉他目前草稿开头几句话出自美国《独立宣言》。


花样跪舔,相当到位。帕蒂做不了主,但多次向上级汇报情况时,都站在越南立场,反对法国人重返殖民地。


趁着日本滚出,大规模法军暂时还没到来,1945年9月,在河内市中心广场,阮爱国带领越盟,向十几万人宣布:越南正式独立。此后越南人记住了这个消瘦的男人,同时也记住了他另外一个名字:胡志明。


独立大会


但人算不如天算啊。虽然老胡彩虹屁功夫一流,却万万没有想到,“救星”罗斯福会在1945年4月突发脑溢血去世,继任者杜鲁门,服装店老板,对什么殖民地独立根本不感冒。


胡志明捧帕蒂的同时,戴高乐亲自前往美国拍杜鲁门马屁,效果更佳。帕蒂走后,老胡多次托人给美国白宫捎信,但无一不石沉大海,他哪里知道,杜鲁门早已应承了戴高乐的请求:不反对法国收回越南。


历史,有时候就是这样戏剧性,试想,如果罗斯福晚几年死,可能就不会有后来的越法和越美战争,也不会让几百万生灵灰飞烟灭。



   独自去流浪


杜鲁门法国殖民政策,最重要的原因,是有人告诉他:胡志明有一张“共产主义的脸”。从年轻时参加法国社会党算起,到前往苏联接受培训,再到香港建立越共,老胡确实算老资格的共产主义者,这点他很难洗白,不过对老胡来说,长什么脸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。


1890年,胡志明出生于越南北部宜安省南坛县黄畴乡一个穷困的小山村,乳名阮生宫。


他的父亲阮生穑,是前朝进士,一开始在乡里教书,后来当局反复劝说,去了平定省平溪县当知事(相当于县长),但老先生天生骨头硬,见不得官场尔虞我诈,受不了法国殖民者欺压,辞官挂牌行医去了,临走前,不忘愤青一把:“如今的官场是奴隶中的奴隶的奴隶。


父亲的傲娇,深刻感染了胡志明。10岁那年,父亲将他的名字改成阮必成,给他灌现代成功学鸡汤,又跟他说:“科举没什么用,我的孩子不要这玩意。”所以他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泡中长大,从小熟读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等儒家经典,却并非亦步亦趋之辈,什么事总有一套独特理解。


1910年,20岁的胡志明,在南部一所育青学校教小学生。后来他在西贡认识了一个黎姓老师,有一天胡志明跟他说:“阿黎啊,我想去法国还有其他的国家看一看,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?”阿黎点点头,说当然愿意去啊,不过他皱起眉头疑惑道:“旅费你出吗?”


胡志明伸出胳膊晃动双手说:“钱就在这里,我们可以一边打工一边旅行。”阿黎半信半疑,不置可否,所谓“一边打工一边旅行”,不就流浪汉吗?好好的老师不干,家里的父母不养,一个人满世界跑,有个毛线的前途啊,到头来可能连老婆都娶不上。


所以临走前阿黎拒绝同行,胡志明只得独自上路。那是1911年6月,他在西贡登上了法国轮船拉杜什·特拉维尔号,没买票,应聘了厨房二等杂役,化名阿三。


这是他初次离国,目的地在哪里都不知道,为什么流浪不甚明了,个人前途在哪未知,国家命运如何也不清楚,他只知道必须离开,去陌生的世界碰一碰看一看。他当然更不可能知道,这趟漫长的旅程会耗尽半生,当他再次回到祖国,已是30年后。


他首先抵达法国南部马赛港,尔后去过非洲塞内加尔、贝宁、刚果,以及美国波士顿、纽约等地,曾落脚于伦敦,在一家饭店帮工,洗刀叉擦盘子,在纽约呆了几个月,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在巴黎一家华侨工厂打工,仿造中国瓷器和家具。


胡志明(中)在巴黎


1919年巴黎和会,他刚好在巴黎。美国人不肯“拉一把”,他就幻想法国“高抬贵手”。在巴黎期间,他大发文艺中二病,死命尬吹法国平等博爱,好像所有法国人都是伏尔泰和雨果,后来加入了法国社会党,确实遇到同情殖民地的法国人,但也仅限于同情而已,没有任何实质帮助。


其实早他十几年,同胞潘周桢就曾经干过类似的事,即无法推翻法国殖民统治前提下,干脆承认现有统治,致力于推动当局改善统治方式,比如呼吁将更多自由民主推行到越南,同时铲除贪腐和愚昧。潘周桢在写给殖民当局的信中乞怜道:“如果法国人将共和理念带过来,安南人只会担心一件事,就是有一天法国人会离开安南,让安南人自己作主”。


这种方式,将民族独立放置在国家现代化背后,是一种自我轻贱到尘埃里的“救国之道”,too young too naive。


胡志明救国探索之旅,转折点出现在1922年。那一年,他认识了一批跟他一样正在巴黎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人,包括周恩来、李富春、赵世炎等人。都是天涯沦落人,同病相怜话最多,此后四十年,胡志明会慢慢了解,他和这些中国人的相识相知,才是改变他和国家命运最重要的相遇。


1923年,在西方屡屡受挫的胡志明,转道去了莫斯科。但和巴黎一样,他依然倍感孤独,因为苏联人对遥远的东南亚知之甚少,且一样欧洲中心主义。四处求爷爷告奶奶却没人理,他伤心地叹道:“我就像独自站在荒郊野外呼号的傻子”。


他报名参加了“东方主义大学”,后来化名李瑞,以鲍罗廷(孙中山秘书)翻译身份,来到中国广州。在中国,他第一次得到实质帮助。巴黎认识的中国朋友,帮他租下房子、办报纸、开培训班,开启了他的救国图存事业。1930年他在香港成立越共,大量流亡海外的越南人聚拢到他身边。


事实证明,怀揣着共同信仰、具有相似遭遇、感同身受的中国人才愿意真心帮他。西方人说他长着“共产主义的脸”,但他们哪里知道,胡志明曾多想有一张西方人的脸。



  爱情和战争


对胡志明来说,1930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,不仅因为那一年成立了越南共产党,还因为他遇到了一生中最爱的女人,广州姑娘林依兰。


1930年,林依兰21岁,没有谈过恋爱。但上头却让她跟一个叫宋文初的人假扮夫妻。她没有任何犹豫,自从学生时代通过秘密读书会加入组织,还是第一次接手这么特殊的任务。当时林依兰并不知道,这个宋文初就是喜欢起各种化名的胡志明。领导给她交待的唯一信息是:“宋文初同志有丰富的斗争经验。”


宋文初就是胡志明


越南共产党成立后,胡志明长期活跃在广州,培训流亡至此的越南革命者,为了躲避国民党和越南法国殖民者追捕,需要虚假的夫妻关系。


两人初次见面,场面相当尴尬,但慢慢熟络后,外人真以为他们是一对中产小夫妻了。白天,一个学校上班,一个医院当护士,晚上,回到公寓,互相照顾却各有空间,在公众场合,温情而自在,谁也看不出破绽。


问题,出在7个月后。


那一天,两人相约去郊外游玩,日薄西山时,杳无人烟处,胡志明突然主动牵林依兰的手。21岁的小姑娘脸颊绯红,一下子明白了怎么回事,尽管两人千万次牵手,但没有外人时十指相连,分明是要假戏真做。半年多的相处,姑娘早已对越南人春心萌动,而宋老师也倾心暗许。


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是,组织有纪律,地下战斗中假夫妻如果产生真感情,需要向组织报告,经批准后方能结为连理。这都不是大事,只要两人真心相爱,组织应该不至于阻扰。


更大的问题在于胡志明个人:革命尚未成功,男女情爱可望不可得。4年前,他跟一个叫曾雪明的中国姑娘结过婚,后来因为各种动荡不安,失去了联系。8年前,他与越南女子阮清玲的确立过恋爱关系,但因为叛徒告密,女朋友惨遭不幸,当时胡志明悲痛欲绝,立下重誓:“越南不解放统一,我今生不成家。”


这番铮铮誓言,曾是一众战友砥砺奋进的动力,所以不容轻易打破。真心已付的林依兰倒也通情达理,她说:没关系,待越南统一时,我再做你新娘。”就这样,两人在确立关系后恩恩爱爱,过了一段名副其实的夫妻生活,甜蜜且滋润。


只可惜,幸福永远短暂,离别才是革命者的宿命。


1933年,胡志明结束广州任务,前往苏联,两人自此分离。临别前,胡志明将所写日记赠送留念,里面写满了他的爱恋。


直到9年后,1942年,这对秘密情人才有缘再次相见,那时的小林已经32岁。但悲剧接踵而至,重逢没多久,国民党闻讯而来,抓捕了胡志明。林依兰像疯了般营救,后来在冯玉祥的帮助下,才于1943年救出来。出狱后,两人温存没不久,这位革命志士又选择再次上路,这一次是回到越南本土。结果,一腔思念,两地分离,林依兰不得不继续苦等。


当时的越南,面临权力的更迭,战争的阴云迅速堆积。但越南却没有像样的军队,胡志明当然没有心思谈恋爱。回到故土1年后,也就是1944年,他领导的越盟才正式建军,建军仪式上,一共才31名男战士3名女战士,1挺机枪、17支现代步枪,2支左轮手枪和14支其他种类的火器。


简陋的部队


如此环保的军队,要怎么打仗呢?说起来,这也是老胡跪着求人的根本原因所在,因为实在打不动啊。但是1946年11月20日,越法战争还是爆发了,该来的会来,想躲也躲不了。


虽然拿破仑后的法国相当弱鸡,二战时希特勒没怎么用力就把它打趴下了,除了戴高乐领导的“自由法国”还有点骨气,大部分法国人都像萨特说的“患上了严重的自卑症”,但攻打越南的底气还是有,何况还有美国人背后撑腰。


但话又说回来,战争的胜利也不是武器好就一定能赢,否则如今中国就会在国民党手上了,而是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,尤其是人和。


越军虽然简陋,但占据绝对的道德优势,反抗外族侵略乃正义之战,这就为法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奠定了基础。其次越南本土作战,地利优势明显。还有一点,法国人怎么也料不到的,如此简陋的部队竟然也能出军事奇才,这就是几乎跟胡志明齐名的越军总司令武元甲。


武元甲(站立者)


武元甲1911年出生在越南中部广平省。27岁前是私立学校的历史老师。他特别崇拜胡志明,是个小粉丝,尤其喜欢研读他的反殖民主义文章。1937年,他加入了越南共产党,一年后写了一本书叫《印度支那民族解放的问题》。


这本书发表之后,上头认为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。1940年,组织把他和另外一位年轻才俊范文同派往中国,去和胡志明接头。三个老乡见面后,很快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。胡志明把武元甲派往延安,让他跟着中共学习打仗。在这里,这位日后的越军总司令掌握了一项致命武器:游击战。


游击战,灵活多变,适合以弱抵强,内生于基层,是一种可动员群众、发动全民参与的战争形式。一小股一小股的部队,扎根边远山区,先虏获人心(靠均分土地),建立自给自足的根据地,然后再利用地利优势出奇兵,炸桥梁毁铁轨,让正规部队有力使不上。


比如,越军最喜欢使用的一招:在道路两侧开挖“钢琴键”壕沟。机械部队遇到这样的硬核障碍,寸步难行。法国人为此头疼不已,只能抓来当地村民填平壕沟。可村民白天修路,晚上又回来凿坑。法军没明白,游击战首先占领了民心。


战争拖得越久,法国人越吃力。中途,法国人学聪明了,知道战争输赢,关键在民心,所以扶持了一个傀儡——越南末代皇帝保大。但为时已晚,1948年后,胡志明这边的运气越来越好了,因为他的中国老朋友迅速崛起,此后会是最有力的支持者。


美国人也坐不住了,没想到法国会这么弱。而中国崛起,掀起美国国内“谁丢了中国”的大讨论,加剧了焦虑情绪。当年还是议员的尼克松,以及威斯康辛州议员麦卡锡,都把矛头指向国务卿艾奇逊,指责他通敌卖国。尼克松说他是“遏制共产主义懦夫大学的赤色系主任”。


因此,艾奇逊面临巨大压力,导致他采取偏激的意识形态政策,其实艾奇逊是最坚决的反共分子,后来冷战战略的主要设计师,在中苏先后承认胡志明领导的政权后,更是急得像个失心疯,鼓吹所谓的“多米诺理论”,也就是认为越南一旦倒向共产主义阵营,日本、澳大利亚和整个东南亚都会随之“赤化”。历史证明,这是偏激的意淫,但这个理论却直接引爆了美国的越战热情。


法国人当然乐意看到美国患上意识形态恐惧症,因此拼命拱火,将殖民侵略打扮成反共斗争。1950年5月,美国人终于出手了,杜鲁门批准价值高达2330万美元的援助,并公开承认法国扶持的保大政府。


就这样,越法战争,最终演变成两大意识形态阵营的斗争,一方是中苏支持的胡志明政府,一方是美国和法国支持的傀儡政权保大政府。悲催的越南,成为大国冷战背后的热战现场,跟当时朝鲜半岛和阿富汗一样,意识形态偏见最深的受害者之一。



 南北分治


越南变成帝国角力场,是胡志明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个结果。他多年海外游历,学了多种语言,包括法语、英语、中文、俄文等,甚至可用法语写小说赚稿费,视野开阔,是真正的大才子,也真心向往西方人口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,意识形态从来束缚不了他。但无奈啊,最想避免什么,偏偏就来什么。


1951年,越法鏖战正酣,胡志明抽空来了一趟中国寻求援助。此时的林依兰,41岁,依然单身,已是新中国干部。胡志明作为越南领导人,忙完国是后,提出要见一见小林。中国的老友们立刻为他安排。就在即将登机回国时,两人终于相见了。多年分离,泪水模糊了彼此双眼。但考虑到两人今日的身份和处境,起飞前,林依兰取出当年日记还给胡志明,对两人结合似乎不抱希望,胡志明却挡了回来:“身边没有你,我很久没写日记了,还是留给你作个纪念吧!”


战争没有结束,胡志明并没有十分信心给恋人幸福,留下日记,算是暧昧的承诺,事业败当拒绝,事业成可再聚,藕断丝连也是连。


1954年6月,法越决战于奠边府,法军惨败,被迫于日内瓦会议承诺停战。但法国人怂了,美国人没有。实际上就在法越决战时,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还问过法国外交部长比多:“原子弹对奠边府战役是否有用,如果有用,美国可以提供两枚。”比多拒绝了,怕原子弹伤到法军自己,也怕刺激中国参战。


奠边府战役


越南获得了独立,但日内瓦会议并没有解决越南的统一,而是以北纬17度为界,将越南分而治之,北属胡志明政权,南属保大政府,约定两年后举行公投,让所有越南人自己决定统一于何种政权,与此同时,越南也放弃了建立印度支那联邦的奢望,承诺让跟着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高棉(柬埔寨)和寮国(老挝)获得独立(越南也有帝国野心)。


分而治之和打消帝国奢望,是周恩来苦劝周旋的结果,一度让北越部分领导人相当不爽,范文同甚至私下抱怨,“他(周恩来)出卖了我们”。但如果不妥协,继续打下去,弄不好美国真要投原子弹啊,事实上就这么一个妥协结果,美国人都不愿意签字,只承诺不使用武力干涉日内瓦宣言。


有一个小细节可证明美国人有多么憎恨他们眼中的“共产主义”:他们一开始不愿意让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,一度威胁说不来,扭扭捏捏,后来终于来了,但杜勒斯下令,不得与中国人发生任何语言和行动上的联系,有一次英俊的周总理恰巧跟他挨得很近,周总理礼貌伸手执意,这厮相当没品,当没看见,扭头就走。


这种意识形态的偏见和仇恨,此后一直笼罩在越南上空,此后30年,越南人会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痛楚。


胡志明取得越北政权后,在统治区内模仿苏联模式,打倒富农地主,没收企业主私产,一切公有化,连水牛拉的屎也是公有财产,因为“肥料属于人民”,1955年如果不是苏联资助粮食,又差点得酿成大饥荒。政治上也搞得人心惶惶,农民因为担心遭遇武断指控,于是争相举报邻居和亲人,怀疑为法国效力过的人被安上“叛徒”罪名,甚至对越盟不够热情也会遭批斗。


阮南氏,出生于河内小商人家庭,靠着天生的经商头脑,在海防经营钢筋水泥业赚了大钱,又从欧洲进口先进机械,将种植现代化,建立了越南第一家炒糖厂。独立战争期间,她捐了大量的钱财给胡志明政府,还将两个儿子送上战场,被誉为“抵抗母亲”。但1953年,政府把她当“专横地主”打倒了,跪在红色标语前,上百名农民嘲弄、扇她耳光,向她吐口水,尔后残忍处决。


这种例子,北越新政权统治下不胜枚举,据说超过4万人被杀死,另有超过1万人被送进劳动营。这导致了越南第一次大规模难民潮,上百万北方人带着家人逃亡南方。


这是越南第一次在反抗西方人的意识形态偏见时,第一次将自己也彻底意识形态化。这就是尼采说的,与恶龙缠斗过久,自身亦成为恶龙;凝视深渊过久,深渊将回以凝视。


1958年8月,民怨沸腾之际,开明的胡志明立刻觉察出问题,于是公开发表声明,承认“之前犯了错”,并将重新划定地主和富农身份。


不过这种个人的道歉无济于事,残酷的统治,进一步坐实了美国对共产主义政权的偏见和憎恨,当然也就刺激了美国政客们必须遏制胡志明南扩的决心。


在南方,美国大力扶持信仰天主教的吴庭艳。这人以前是越南旧王朝阮朝的礼部尚书,后来被傀儡皇帝保大推举为越南南方政权元首。此人没什么魅力,也看不出高才,身材矮短,但在美国居住过4年,积累了不少政界人脉。


一开始,他看起来干得不错,经济上得益于美方每年3亿美元援助,商店里到处都是美国货,政治上平定了几场叛乱,美媒因此高呼“吴庭艳万岁”,上了《时代》杂志封面,1957年访美,声望达至最高点。


不过这人表面是美国人的狗,但私下里却把美国当狗,有一次跟身边人说:“如果你领进了美国狗,就只能接受美国跳蚤。”他的骨子里并不认同自由民主,因此大搞家族裙带,打击异己,猎杀佛教徒,极权程度不亚于北方政权。


1956年,本是日内瓦会议约定的“大选年”,南北约定举行公投实现国家统一。但吴庭艳害怕胡志明在越南人心目中的巨大声望,拼命抗拒,大肆攻击日内瓦决议。他在自己管辖范围内自导自演了一次公投,声称支持率高达98.2%,美国政客悄悄建议他,弄成60-70%比较可信。一个十八线政客,买假粉丝买到像宇宙第一帅男,确实太假了。


他的统治缺点迅速暴露。政权完全依赖美国人的资助不说,更大的危机出现在人口占据75-80%的农村,占据多数的农民并不支持他。1957年,南越莫名其妙死了452名村长,后来调查,都是被村民协助的游击队暗杀的,而每死一个村长,整村人就调头支持北越了。


农村的暴动此起彼伏,与此同时,像暗杀这类恐怖主义事件也越来越多。1959年,西贡以北大约32公里一处军营,两名美国顾问正看电影,被突然闯入的6名游戏队员开枪打死,一名越南籍炊事员和他的8岁儿子也遇害。而在这次事件三周前,吴庭艳和弟弟吴廷瑈也遭遇刺杀,差点命丧黄泉。


局势失控,美国人终于受不了他了。1962年,肯尼迪和幕僚做出决定:除掉老吴。1963年11月1日,高级军官杨文明发动政变,把吴赶出了总统府。第二天,藏匿朋友家中的吴和弟弟,被军方的虚假承诺诱骗出来,进了一辆M113装甲车,在前往军事总部途中,被秘密处死了。


1964年美国海军制造东京湾事件,袭击北方领海,击沉越南鱼雷舰,酿造东京湾事件。1965年,越共进攻美军军事设施,导致32名美军死亡。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实施“滚雷行动”,开始大规模轰炸。3月8日,美军第一批作战部队登入岘港。美越大战,拉开帷幕。



越战


从1950年算起,至1965年岘港登陆,美国人介入越南事务已经15年之久。1962年,为了破坏越共游击队从柬埔寨高地通过“胡志明小径”进入南越,肯尼迪批准使用橙剂(一种破坏植被的落叶剂,越战期间一共使用了7500万吨),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和人员伤亡。从这时起,实际已经是宣布战争开场了。


越战期间,美国人真可谓赶尽杀绝,使用了除核武器外破坏性最强的武器,驻守在日本、南韩、关岛、菲律宾、南海各地的航空母舰齐聚越南,B-52轰炸机、F4战斗机扔下的炸弹像下雨一样密集。


整个越战,美国人投下了140万吨炸药,为二战的两倍。1954年奠边府战役够惨烈了,但当时法军两个月的投弹量,也不过是1960年代美军一天的投弹量。


一名南越民族阵线的高官回忆:“美国人的大轰炸造成一种烙印在我们心中日日夜夜、年复一年、永难磨灭的心理恐怖。”B-52的轰鸣声可直接撕裂耳膜,士兵还没开枪,已经成了聋子,炸弹的密集程度,让许多人连尸骨都找不到,最后可能就找回来一小撮头发和几片血肉。男人打死了,女人上战场,妇女因为受不了战场中的恐怖,虽没有外伤却自此停经,一生无法结婚。


美国人不光炸军人,也把炸弹扔向平民。二战法国退伍军人法尔曾跟随美军出任务,他亲眼看到美国空军投下上千吨燃烧弹,将一个所谓的“共产党休息中心”炸成了一片火海,但那只是一个小渔村,村民们冒着烟火,乘舢板仓皇逃生,没有人知道家人是否还活着。


越战


1965至1975年,美越十年恶战,总共打死了北越310万人、南越20万人、美军5.8万人。


多年后,面对这场惨烈的战争,连美国人自己都有点懵逼。二战时的日本、德国,按理说比越南可恨多了,对美国人造成的伤害也更大,为什么美国人要用如此残酷的手段去惩罚一个政治理念不同的国家?更何况,像胡志明这等人,自始至终都向往着美国的自由和民主。


后来美国人写了好多小说,拍了大量电影,不断反思这场战争的意义和缘起,但老实说,是否真的想明白了真的很难说。在今天的美国,意识形态偏见和仇恨,依然是许多政客标榜道德优越的借口,各种制裁各种嚣张跋扈,战争的阴霾从来不曾远离。


1968年底,45%的美国人投票认为干预越南,是一个严重的错误。这一年4月,约翰逊宣布,不再参与连任竞选,北越同意谈判。新上任的尼克松承诺,将子弟兵带回家,到1971年,美军已经从最高峰54万3千人撤至2万4千人。


此时的国际形势也风云突变,原来的中苏友好荡然无存了,1972年基辛格探路,尼克松访华,中美关系正常化了。这就让基于意识形态仇恨发动的这场战争没了根基,也宣告了“多米诺理论”是多么荒谬。1974年水门事件爆发,尼克松辞职,继任的福特不再干预这场战争。1975年4月,北越10万大军攻入西贡,南北分裂宣告结束,越南实现统一。



  胡志明之死


胡志明一生追求的独立统一,总算实现了。不过他并没有活着看见这一幕,因为1969年9月,他在河内去世了。


回首历史,1969年胡志明的去世,对越南来说,其重要性甚至超越1975年的国家统一。在他去世之前,中苏关系就已经恶化了,两国都想把越南拉到自己这边,所以比着赛给越南提供援助,苏联的国力毕竟更雄厚,中国被比下去了,但因为跟中国有特殊私谊的胡志明撑着,越南在中苏这个天平上始终没有偏。可他去世后,越南领导层亲苏派立刻占了上峰,从此与中国慢慢疏远。


中国的援助一直到1976年才正式宣告停止,已经很够意思了,但越南还是走向了中国的对立面。这对中国来说影响不大,但对越南而言却是十足的悲剧,因为这决定了它没能跟上中国改革腾飞的节奏,而是跟着苏联越走越歪。设想,如果胡志明多活10年,越南不至于陷在意识形态的泥潭里继续打滚10年,也不至于出现70-80年代的“船民”事件。


不过历史没法假设,就像胡志明跟林依兰的爱情,如果当初两人真结为秦晋之好,尔后中越两国也可能少点摩擦。1958年,68岁的胡志明邀请陶铸来越南访问,并向他提出,想和相恋多年的林依兰正式结婚,将她接到河内生活。


陶铸向毛和周汇报,毛说,“我们提倡恋爱自由、婚姻自主”。但可惜越共政治局内部的反对意见占多数,台面理由为,胡志明公开说过越南不解放就终身不娶,不能自毁誓言。不过更深层的理由在于,越南人并不希望“国父”的公开妻子,不是越南人而是中国人。


胡志明也很无奈,给林依兰去信:“亲爱的依兰,咱们无缘再会。你听说过柏拉图的精神恋吗?就让我们彼此心灵永远融为一体吧!”林依兰回信:“在天愿为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情绵绵无绝期。”


在胡志明去世前一年,终身未嫁的林依兰病逝,临终前,她托人将那日记还给了越南国父。



 革新开放


包括长征、范文同、黎笋、武元甲和胡志明等人在内越南老一辈领导层,老胡见识最广,身段最软最灵活。为了争取民族独立,他甚至愿意否认自己的共产主义者身份。反法大战前三个月,他还在巴黎游说,说尽各种西方的好话,就差给法国人跪下了。而为了消除美国的疑虑,他除了猛夸他们的自由民主外,还一度解散印度支那共产党,以显示诚意。


只可惜他死得早,他的灵活和柔软,并没能传给继任者,尤其是没能传给有严重反华倾向的黎笋。1975年5月,黎笋领导的北方政权,派遣了大约两千名教授前往南方,没收了10000本书籍公开烧毁,目的是“消灭过去”,搞现代文字狱。


死后的胡志明也被符号化了,他在1958年为愚蠢政策道歉的谦虚、年轻时的浪漫、国际化的开阔视野都被刻意抹去,被塑造成了刻板的禁欲主义者、苏式价值观代言人。官方遵循苏联先例,还给他修建了一座巨型花岗石陵墓,安置经过防腐处理过的遗体,供游客瞻仰并接受心理洗涤。


统一后,苏联的援助倒是越来越多,1985年达到33亿美元,是1978年的两倍。但问题是,连苏联自己也快绷不住了,戈尔巴乔夫不想搞意识形态斗争了,想要发展经济,所以与里根谈判结束了冷战,并接受总设计师提出的关系正常化三大要求:中苏边界裁军、从阿富汗撤军、不再支持越南占领高棉。


1990年,苏联给越南的援助迅速缩水了63%,而随着东欧解体,并最终拖垮了苏联,越南领导层更是彻底慌神了,如果再徘徊、固执下去,很可能被整个主流世界遗弃,落得像金日成领导的朝鲜一般下场。


1986年,越共开始全力支持阮文灵推动革新开放,走市场经济,废除农业集体制,废除价格管制、推动民营、私有制,将越南盾贬值,利用农业优势、廉价劳动力,走出口优先的开发之路。


兜兜转转,又一次全面追随和模仿中国这位老友。据说此后中国所有的政策文件,越南领导层都会认真研读,有时候学得比中国人还认真。1991年,阮文灵秘密访华,中越关系正常化,越南算是真正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。


这些年来,学习的效果逐渐体现出来了。现在的越南,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经济体,年均增长率达到7%以上。2018年越南GDP 达2449亿美元,人均2563美元,是其改革之初10倍有余,经济增速也超过了中国。


今日越南


中美贸易战以来,周边几乎所有东南亚经济体都受到冲击,偏偏越南不受半点影响,反而因此受益,承接了不少本该流向中国的资本和产业。2019年前5个月,越南对美出口同比增长36%,一举成为美国进口产品第八大来源地,相比前一年上升了四位。


今年10月份,韩国三星电子关闭中国最后一家智能手机工厂——成立于1992年的惠州工厂,宣布全面退出中国。退到哪呢?越南。目前,三星已经在越南建了8个工厂和一个研发中心,贡献了它全球电子产品出货量的1/3,手机出口量的50%。


不过像“集装箱偷渡案件”的爆发说明,今日的越南虽然发展很快,但还没有真正崛起。它如今的经济体量,仅仅相当于中国广西,而内部中央权力缺乏核心而导致的分化(据说是优势),也让它无法集中力量干大事,因此境内基础设施建设始终跟不上工业发展的需要,缺乏完整的工业化产业链也导致其国内生活成本偏高,加上过分依赖出口加工外贸,以及西贡、胡志明市这几年炒起来的房价,都可能限制它的发展。


但无论如何,今日越南,跟随中国的步伐,已经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。关键它还特别年轻,9400万人口超过半数不到29岁,未来可期,不可低估。


从1946年法国发动侵略战争算起,到1975年越南统一,再到1986年革新开放,越南这个国家可用三个数字概括:


30年战火,10年挣扎,33年腾飞。而它走向崛起的道路,也可以概括成一句话:学习中国,默默发财,至于长成什么主义的脸,就让别人去说吧。


全文完,感谢您的耐心阅读,顺手点个“在看”吧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